醫學專家眼中的 BTK 抑制劑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CLL) 治療新視角
近年來,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治療策略出現變革,從傳統的化療和化學免疫療法轉向了標靶治療,不僅創造了突破治療僵局的機會,也進一步使得 BTK 抑制劑成為個人化治療的新選擇。本文再次邀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譚傳德醫師,以其深入的專業知識,解讀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的最新臨床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近年來,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的治療策略出現變革,從傳統的化療和化學免疫療法轉向了標靶治療,不僅創造了突破治療僵局的機會,也進一步使得 BTK 抑制劑成為個人化治療的新選擇。本文再次邀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譚傳德醫師,以其深入的專業知識,解讀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的最新臨床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專家學者們紛紛聚焦於 B 細胞受體訊號路徑,尤其關注 BTK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抑制劑。在這受人注目的領域中,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的黃威翰醫師等專業人士最近共同發表了一項共識,該共識深入探討了BTK 抑制劑在惰性淋巴瘤臨床應用的證據,同時揭示了未來惰性淋巴瘤治療新方向。
延續上期<醫學專家眼中的 BTK 抑制劑>系列,本文將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譚傳德醫師導讀刊登在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 Oncology 的專家共識,深入解讀 BTK 抑制劑目前應用在侵襲性 B 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現況以及未來發展的洞見。
多位醫學研究專家日前發表了一篇醫療共識,彙整了 BTK 抑制劑應用於B細胞惡性淋巴瘤的臨床實證,台灣醫療學者彰濱秀傳癌醫中心張正雄院長,同時也是該篇作者之一點出,共識的制定是希望透過整合覆蓋部分亞洲區域的證據,提供更符合亞洲人種、疾病特點和醫療環境的治療建議,以彌平亞洲與西方臨床實境之間的差距。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身為罕見癌症,加上病程緩慢,高風險患者治療需求容易被忽視,儘管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 ( NCCN ) 指引建議前線使用新藥治療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然而目前新藥給付卻仍在討論階段。面對這個屬於老年人的血腫疾病,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部長裴松南醫師進一步點出治療關注方向與未來挑戰。
過去三年,全球藥廠挑戰接踵而來,儘管疫情、產業轉型與藥物研發使得製藥業面臨瓶頸,然而透過藥廠旗下產品組合的優勢與特定藥品的強勢表現,仍有部分藥商表現不俗,預計2028年時,公司營收冠軍將會是羅氏藥廠 (Roche),而最暢銷藥物則將由默沙東藥廠 (MSD) 的 Keytruda (pembrolizumab) 拿下。